幼兒早期閱讀的意義?
- 來源:愛和樂教育服務(wù)有限公司
- 點擊數(shù):993
- 發(fā)布日期:2014-03-11
零到三歲的閱讀是以圖為主、以聲音為主。而不是文,文放到三歲以后。0-3歲時期也稱為無意識時期。這一段時間我們基本上給孩子大的、鮮艷的色彩去認識,包括語言上的溝通。
這時候我認為主要是讓孩子發(fā)展自己的語言,語言是最主要的,因為這個時候孩子還不會說話,他通過和母親的語言交流為他以后的語言表達做準備,所以早期的閱讀家長一定要用普通話,讓孩子聽正確的發(fā)音。
而且早期閱讀開展得越早越好,很多家長問我到底什么時候開展,其實就是從孩子出生那一刻起就要開始,很多家長以為孩子聽不懂不會,其實這個時候是幫助孩子語言吸收、學說話做準備的。家長不要管他孩子聽不聽,說不說,家長要多說,經(jīng)常跟孩子溝通,孩子的說話就會比正常的孩子早。
有很多家長特別忙,把孩子交給老人,或保姆帶,有語言交流少的情況,孩子出現(xiàn)說話滯后,甚至自卑的現(xiàn)象,都是由于語言交流得少。要注意,孩子的敏感期,也叫語言的無意識吸收期,就在零到三歲。
2.零到三歲孩子的心理特點?
孩子像一塊海綿,特別想吸收更多的知識,家長通過早期的教育也是在給他知識的灌輸和習慣的培養(yǎng)。說到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是我們給他扣的帽子。不要主觀的站在成人的角度看待孩子。孩子是無意識吸收,你跟他說話,他可能沒有看著你,但是他可能就聽進去了。小孩的注意力不像成人,他的理解水平、認知水平?jīng)]有發(fā)展成那樣。
閱讀不光是家長講,家長一方的輸出,還要讓孩子往外輸出。學前教育最終的目的就是學會口頭表達,這個口頭表達包括他的理解能力。所以家長首先要讓孩子在表達上得到了樂趣,孩子才會產(chǎn)生興趣,才能把這個興趣延伸下去。家長如果按成人的標準來要求孩子,就把孩子的興趣打擊了,孩子就會越來越?jīng)]有興趣。身教重于言教,家長要給自己設(shè)立很多規(guī)范,讓這個孩子去學。先培養(yǎng)孩子好的興趣,有了興趣才能找到好樂趣。 3.早期閱讀的意義?
零到三歲閱讀的目的是發(fā)展孩子的語言表達,為孩子說完整的話做準備,三歲前的閱讀不是真的以理解為主,孩子是通過來認識顏色、形狀、名稱來表達一句話,能夠和別人簡單的交流,三歲后的孩子才能養(yǎng)成閱讀的習慣,養(yǎng)成愛看書的習慣。 (1)促進親子關(guān)系
親子閱讀最大的好處是可以有家長的陪伴。從心理上來說,孩子最需要的是安全感,是對母親的依賴,他未必聽得懂,但是對母親跟他的語言表達很熟悉,母親給孩子的安全感和親密度都是在給孩子建立一種習慣。很多孩子的習慣不是來自于學校,而是孩子于家庭。母親的言行,包括父親,他們是否有好的習慣,看書習慣。 (2)發(fā)展孩子表達能力
親子閱讀還會讓孩子學會口頭表達。表達也是在理解的基礎(chǔ)上。很多孩子為什么表達不清楚?他的理解水平?jīng)]有到哪兒。我們也發(fā)現(xiàn)很多家長在閱讀的時候不去解釋。對于孩子提出的問題也不給回答,很少讓孩子提問題,這都沒有激發(fā)孩子的思維,是一定要杜絕的。閱讀是訓練孩子的思維能力、思考能力,好的學習習慣,在語言這一塊是最明顯的。 (3)發(fā)展孩子想象力
早期閱讀還有一點目的就是要發(fā)展孩子的想像能力,有創(chuàng)意性的東西,是為了他以后寫作文做準備的。所以在孩子看書的時候盡量不要給孩子念,要讓他來讀圖,讓他來猜主人公是怎么想的,如果孩子善于動腦筋或家長會引導(dǎo),孩子就會講得比較多。所以千萬不要把這個閱讀變成了給他讀,給他念。要調(diào)動孩子的思考能力。現(xiàn)在的孩子其實都很聰明,讓一個人的成功不是智力問題,是非智力因素。要看他的創(chuàng)造能力、理解能力、表達能力。